週六結束時,歐洲隊領先五分,在主場再次贏得萊德杯,但美國隊在第 18 洞太陽落山之際,在激烈的四球賽決賽中以 3-1 拿下,贏得了一線希望。
帕特里克·坎特利 (Patrick Cantlay) 在最後三個洞抓鳥,贏得最後兩個洞,奪得最後四桿球,並以美國隊的優勢扭轉了賽局,結束了備受爭議的個人日。
這導致了一些令人不快的場面,羅裡·麥克羅伊(仍然需要推桿)對站在他隊伍中慶祝推桿並讓主場球迷興奮的球童表示不滿。
然而,當塵埃落定後,歐洲隊以10-1/2-5-1/2 領先,需要從週日的12 場單打比賽中拿下4 分才能重奪獎杯,並在兩年一度的比賽中延續他們令人難以置信的30 年來不敗的本壘打。
「我們領先五分,我們處於有利位置,」歐洲隊隊長盧克唐納德說。 “在過去的幾天裡,我看到這些人全心全意、團結一致地比賽。他們都打得很好——我真的很喜歡我們的機會。”
美國隊隊長扎克·約翰遜對最後一洞的逆轉感到非常振奮。 「如果世界上有哪一項賽事是關於動力的,我非常有信心那就是這一屆,」他說。 “今天下午看到一些紅色確實很重要。”
早上一切看起來都大不相同,受到維克托·霍夫蘭和路德維格·阿伯格創紀錄的9&7 勝利的啟發,歐洲隊使用周五以4-0 橫掃成功的四對組合,以3 -1 拿下了四人二球賽。
落後七分後,震驚的美國隊知道如果他們希望奇蹟般翻盤,他們必須在下午取得進展。
他們取得了良好的開局,薩姆·伯恩斯(Sam Burns)和科林·森川(Collin Morikawa)以4 比3 的比分擊敗了霍夫蘭(Hovland)和阿伯格(Aberg),隨後令人印象深刻的馬克斯·霍馬(Max Homa)和布萊恩·哈曼(Brian Harman)以2 比1 擊敗了湯米·弗利特伍德(Tommy Fleetwood)和尼科萊·霍加德(Nicolai Hojgaard) ,將差距縮小到五分。
隨後所有的注意力都轉向了剩下的兩場緊張的比賽。
賈斯汀·托馬斯(Justin Thomas)和喬丹·斯皮思(Jordan Spieth)在對陣賈斯汀·羅斯(Justin Rose)和鮑勃·麥金泰爾(Bob MacIntyre)的比賽中早早領先,但這對英國組合打出了出色的後九洞,以第三和第二的成績獲勝。
決賽是麥克羅伊和馬特·菲茨帕特里克、坎特利和溫德姆·克拉克之間的精彩對決。
他們在前 13 洞中打了 11 個洞,之後麥克羅伊贏得了前三場比賽,並在第 14 洞漂亮地抓到小鳥,取得了優勢。
坎特利在16 號洞保持了比賽的活力,然後在17 號洞抓到兩隻小鳥,成為當天第一場比賽,一直持續到18 號洞,他在18 號洞推入了一個20 英尺的推桿,獲得了寶貴的一分。
在媒體報道稱他拒絕戴球隊帽以抗議球員沒有獲得參加萊德杯比賽的報酬後,整個下午他都成為了主場球迷的笑柄。
作為回應,他的隊友和球童摘下帽子,在 18 號洞周圍突然鴉雀無聲的人群中將帽子在空中旋轉——這一舉動並沒有得到兩名仍在等待推桿的歐洲球員的讚賞。 後來人們看到麥克羅伊憤怒地向美國隊的一些成員提出抗議,並表示這一切都為週日的比賽「火上澆油」。
坎特利表示,他的決定純粹是因為他找不到一頂舒服的帽子,並駁斥了抗議的說法:「人群一整天都在圍觀我,我只是把它當作燃料,」他說。 「從發球檯走向果嶺時,我從來沒有受到過如此多的起立鼓掌。
“我們已經看到了他們在麥地那所做的一切,我們還有一座更陡的山要爬,但我們將盡最大努力。”
萊德杯最大的逆轉是2012年的“麥地那奇蹟”,當時歐洲隊以10比4落後,週六的兩場比賽仍在進行中。 他們在周日以10比6落後的情況下贏得了這兩場比賽,然後贏得了八場比賽,並將12場單打比賽中的一場減半,以一分的優勢獲勝。
1999年,美國隊也在周日的四場落後中獲勝,儘管週六的場面與“布魯克萊恩之戰”的規模不同,但周日的單打肯定會有一些額外的轟動。
– 路透社